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

自我實現

http://taipei.tzuchi.org.tw/publish/book/88b1/paper2.htm
剛開始的時候,心理上的境界是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
路」;意思是說,自己覺得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事情,別人不一定和你有一
樣的價值觀,往往便有些失落感,感到非常寂寞。但即使感到寂寞,你仍
努力去追求它,這心理境界叫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」,因
為你願意為它付出心力。等到你實現了所追求的目標,那時的境界則是「
眾裏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」,這時你才真正地瞭
解人生。這就是王國維的「人生三境界」說。


第一是有「自我理想」。「我是個怎樣的人?」「我活在怎樣的環境裏面
?」所有關於自我的一切,我們都應該加以思考。其次,要瞭解在社會中
我們如思考自己,有一個簡單的辦法:將自己或親友算命的命盤拿來檢視
,你會看到諸如事業宮、父母宮、健康宮等十二個宮,這就是我們在瞭解
個人生活最重要的十二個層面——這與算命先生準或不準無關。每一個人
都無法獨自在社會裏生活下去,一定與這十二個層面有所關聯。


我們平常作事有兩種不同的評價法:一種是「價格」的評價法,一種是「
價值」的評價法。舉個例子:你去應徵工作,人事主管看到你,問你有沒
有他們所需要的能力、一個月給你多少錢,你幹不幹?你說待遇太低了,
他說:「那請你另謀高就。我用同樣的價錢,可以請到一個工作能力和你
完全相同的人。」這時候,你的工作能力就是被人用「價格」來衡量,因
為他覺得你和勞力市場上的籌碼沒有什麼兩樣。

在社會上許多機構,有所謂的關鍵人物、靈魂人物,沒有他,這個機構就
好像動不起來。有一天他做得煩了,向老闆說不幹了,老闆就會很緊張,
會想盡辦法來挽留他。這樣的人,他的工作能力已經被人用「價值」來評
斷。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這兩者的關係相當複雜。一個有價值的東西,人
家願意花很高的價格購買;相對的,人家之所以願意付出很高的價格,是
因為他覺得這件東西有價值。


http://taipei.tzuchi.org.tw/publish/book/88b1/paper3.htm

http://www.souland.com/souland/psy/maslow1.html